百家乐网址:美媒:中国大力培育“隐形冠军”企业
参考消息网3月18日报道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16日报道在与美国争夺技术供应链主导权的竞争加剧之际,中国找到了对策。那就是培育被称为“小巨人”的企业,而且培育成千上万家。
报道称,近年来,中国将更多资金用于在多个行业帮助实现自给自足并建立主导地位,此举旨在突破北京所谓的技术“卡脖子”问题。
中国正通过两个计划来实现该目标。其中之一是向进入“小巨人”计划的企业提供支持,这些企业通常是被认为有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型专业化公司。
另一个计划则被称为制造业“单项冠军”,旨在找出并支持那些已经或有望在重要市场成为全球领导者的本土公司。
法国兴业银行认为,这些前程似锦的“小巨人”努力让自己和北京的长期优先事项保持一致。
报道称,在进入“小巨人”和“单项冠军”名单的企业中,有很多是在外界知名度不高,却在航空航天、可再生能源、电子和半导体等新兴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企业。
近年来,随着美国加大力度压制中国技术进步以及后者寻求在该领域更加自给自足,中国加速推进相关计划。他们从德国学者赫尔曼·西蒙的著作中汲取了灵感,西蒙用“隐形冠军”一词来形容那些被视为国家工业实力基石的中小企业。
参考消息网3月18日报道 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3月13日发表题为《为什么说中国已经在科技上超越美国》的文章,作者为美国罗德学院国际关系教授约翰·科珀。全文摘编如下:
近几周来,有大量来自多个方面的新闻报道暗示,中国已经在科技领域超越美国,而且这一趋势很可能不可逆转。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称,中国科学专利和公开论文的数量已经超越美国。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近日表示,中国在总共44个技术领域中的37个领域领先于美国。美国《财富》杂志与《华尔街日报》也拿出了类似的数据。《财富》称,中国学术研究的数量和质量优于美国。
据学术研究网和美国荣鼎咨询公司测算,今后几年美国全球竞争力受影响的规模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而且,中国领先的领域都是重要领域:人工智能、机器人、5G通信、纳米制造等。
最大的疑问在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最常被提及的推动中国超越美国的因素包括资金、意识形态和头脑。
中国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快速增长,在2008年以后依然维持增长态势,而美国在奥巴马任内经历了多年来最为缓慢的经济复苏。
参考消息网3月18日报道 美国《欧亚评论》网站3月15日刊登题为《中国站了出来:一个世界政治的新时代已经来临》的文章,作者是M.K.巴德拉库马尔。文章摘编如下:
在北京宣布的关于沙特和伊朗外交关系正常化和相互重开使馆的协议具有历史意义。这不仅仅是沙特与伊朗的关系问题。中国的斡旋表明,我们正见证21世纪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转变。
令人吃惊的一点是,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体现的智慧和“软实力”超越了美国。美国在西亚至少有30个军事基地——仅在沙特阿拉伯就有5个——但它已经失去了领导力。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习近平主席带领下奔跑的新中国。然而,它展现的姿态却是谦卑的,没有炫耀自己的功劳。美国媒体提醒大家警惕的那种“中央王国综合征”根本无迹可寻。
相反,中国向世界——尤其是对“全球南方”国家——展现了一个值得赞赏的范例,证明一个民主化的多极世界未来是可以出现的,说明有可能在自愿、互谅、相互贸易和相互依存的政治基础上开展外交,并促进“共赢”的结果。
这其中包含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是: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维护全球平衡与稳定的重要因素。看到这一点的不仅是亚太和西亚国家。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也看到了这一点。事实上,整个非西方世界才是国际社会的大多数。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于北京时间15日晚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外媒称,这一倡议引发强烈共鸣。
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包容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即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另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报道,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世界不需要“新冷战”,打着民主旗号挑动分裂对抗,本身就是对民主精神的践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虽未指名道姓,但此言主要针对的是在价值观等方面与中国对立日益加深的美国。
报道说,习近平在强调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基础之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该倡议的内涵包括: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等。
参考消息网3月16日报道 (文/韩朝阳 刘金辉)
近年来,凭借良好的产业生态、便捷的营商环境,位于中国腹地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经济大省河南正不断吸引外资前来投资合作。在中原大地,一场场“凭借良好产业生态吸引外资,再借助外资力量健全产业生态”的互利共赢“大戏”不断上演,彰显河南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雄心,也展现全球投资者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产业集聚优势明显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再生不锈钢、再生铝、再生铜等再生金属产业已有40余年发展历史,目前年回收各种废旧金属400万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基地,培育形成从废旧金属回收、冶炼、简单加工、精深加工到销售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但对于废旧金属冶炼产生的除尘灰等“副产品”,当地企业一直未能吃干榨尽,善加利用。
2月下旬,百菲萨环保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厂区竣工投产仪式在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举办,这是近年来落户许昌的体量最大的德国独资企业。百菲萨集团董事长哈维尔·莫林纳出席竣工投产活动时表示:“百菲萨在中国的第二座电炉除尘灰回收工厂的落成,拉开了我们在中国中部地区开展业务的序幕,也代表着百菲萨在中国持续发展的决心。”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3月15日报道,中国游客又开始旅行了。但这一次,通常的热门地点,比如威尼斯、巴黎或者马德里,都不是他们的心仪之选。
总部设在德国的独立咨询机构中国出境游研究所称,在中国调整防疫措施的同时,喜欢旅游的人群也发生了变化。
该研究机构创始人沃尔夫冈·阿尔特在柏林开幕的国际旅游交易会上说:“今年以及未来几年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中国游客将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阿尔特说,在中国以及其他地方都发生了类似的变化,疫情促使人们从参观旅游景点转向享受“更自然、更以户外为主的旅行”。他强调,普通露营、豪华露营,以及以家庭为主的旅行趋势逐渐显现。
阿尔特说,或许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国人开始热衷探索国内宝藏旅游目的地。他说:“在疫情的三年里,大家只能在国内旅行,这促进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报道认为,这可能意味着国际旅游市场将发生重大变化,因为中国游客在国际旅游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他说:“过去,中国人喜欢去国外旅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国内游的质量和种类都有所提高。因此,我们现在不仅要与其他国际旅游市场竞争,还要与中国国内游市场竞争。”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6日报道,中国官方发布白皮书,强调中国构建网络空间良好秩序,营造安全、公平、健康、文明、清朗的网络空间。
报道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6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介绍中国网络法治建设情况。
白皮书说,中国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健全数字规则,有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白皮书也说,非法收集、买卖、使用、泄露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日益增多,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经济正常秩序。
中国自2019年起完成322万款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检测,通报、下架违法违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近3000款。
白皮书也说,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法治化进程。
,,百家乐网址(www.BJL88.vip)是线上直营的澳门百家乐官方网站。澳门百家乐官网开放澳门百家乐网址:百家乐代理网址、百家乐会员网址,并提供百家乐平台代理开户、百家乐平台会员注册、线上百家乐充值、线上百家乐提现、线上百家乐投注、线上百家乐电话投注等业务。
另据台湾“中时新闻网”3月16日报道,大陆16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白皮书表示,除要推动形成健康规范的网络空间秩序,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还要共同参与全球网络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全球共同分享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成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3月15日报道,30多年来,霍尔格·巴尔杜斯经常到中国旅行——私人旅行或者作为马可波罗旅行社董事总经理以及施图迪奥苏斯旅游公司中国市场专家而进行公务旅行。
但由于新冠疫情旅行限制,他已经很久没有去中国了。他仍然坚信中国“对于对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且令人兴奋的旅游目的地”。
巴尔杜斯这周更加开心。中国再次接纳游客,汉莎航空公司正在增加航班。他又可以开始到中国旅行了。
从15日开始,中国驻外签证机关在中断3年后再次办理旅游签证。普通旅客很快就能漫步于北京故宫、上海外滩,或参观西安的兵马俑。和巴尔杜斯一样,许多旅游从业者都期待着这一刻的到来。
巴尔杜斯说:“我们的中国项目在整个疫情期间都处于待命状态,因此我们可以随时启动。”
这家总部位于慕尼黑的公司在今年下半年就可以提供旅行服务,例如长江游轮旅行或以“大城市和河流景观”为主题的18天游轮旅行。德国旅游协会发言人克丝廷·海嫩解释说:“对于特色旅行和游学旅行的组织者而言,中国是一个重要的目的地,我们认为旅行需求将逐步恢复。”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 南非广播公司网站3月14日刊登题为《中国两会对世界的意义越来越大》的文章,作者是阿比·马库。全文摘编如下:
对任何有兴趣观察和了解中国的人来说,中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政治活动。它是了解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
因为其超级大国地位,中国两会对世界的意义重大。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而且,人们一致预测,依照目前的增长态势,中国将在未来1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两会释放的信号包括,中国经济增长有望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而且,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有前途的市场。该国拥有4亿多中等收入人口,一些机构预测,这一数字在未来15年内将超过8亿。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调高至5.2%后,有报道称,该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说:“中国的发展极有可能是推动2023年全球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多项幸福指数显示,中国民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民众之一,这并不令人意外。中国大多数适龄人口都有工作,总体生活成本适宜。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3月15日报道,一家独立的美国机构的报告发现,美国进口商承担了特朗普政府对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几乎全部负担,从而提高了美国公司所购买商品的成本。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15日在一份报告中说,它发现,在所谓的“301条款”实施后,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几乎出现了完全对应的上涨。
这一结论支持了美国商会和独立学术经济学家长期以来的说法,即关税的成本伤害的是美国企业而不是中国企业,并与特朗普关于中国将支付最终关税成本的说法相矛盾。
拜登政府已将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维持了两年多,目前正在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继续加征关税。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称,2021年,一些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包括计算机设备、半导体、家具和音视频设备——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涨幅高达25%。而部分行业的美国生产的商品价格仅上涨3%至4%。
国际贸易委员会说,受影响的中国商品的进口额从2017年的3110亿美元降至2021年的约2650亿美元。
2018年至2021年间,在所有受影响的行业中,关税使中国进口商品减少了13%,使美国的产出增加了0.4%,美国生产的商品价格则上涨了0.2%。在国际贸易委员会去年7月举行的为期三天的公开听证会上,与中国进口商品有竞争关系的生产商表示支持加征关税,而那些依赖受影响的中国进口商品的制造商则反对加征关税。
参考消息网3月16日报道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3月14日报道,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已经禁止在政府网络和设备上使用TikTok,但这些举措有效果吗?
今年早些时候,学生莉兹·巴尔发现使用TikTok时遇到了麻烦——当她使用大学的无线网络时,TikTok便无法加载内容。但这并没有困扰她很久。
她很快就找到了办法绕过该障碍。此前,美国马里兰州官员以国家安全考虑为由,在政府网络上禁用了这款视频应用程序。
“我当时很恼火,因为我住在这里,这让我感觉很无聊。”这位18岁的学生说。她在马里兰圣玛丽学院学习计算机科学和创意写作。“但现在它能用了,所以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报道称,这显示了美国和其他国家威胁打击TikTok时面临的窘境。近年来,TikTok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源源不断地提供由用户生成的化妆教程、生活贴士、舞蹈和其他由算法推荐的内容。
报道还说,而最近几个月,围绕这个母公司为中国科技巨头字节跳动、在全球坐拥逾10亿用户的社交平台的争论到达了新高度。
报道说,这种担忧在美国尤其强烈。不同意识形态的政界人士都在敦促当局采取措施限制TikTok的影响力,他们声称TikTok收集的数据可能被中国政府用来监视美国人。
参考消息网3月16日报道 据美联社报道,中国14日宣布,将从15日开始向游客重新开放边境并恢复审发各类签证。在三年新冠疫情之后,中国试图重振旅游业和经济。此前,中国在2月宣布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报道说,各类签证将从15日开始恢复审发。恢复海南入境免签、上海邮轮免签、港澳地区外国人组团入境广东免签。恢复2020年3月28日前签发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签证入境功能。
根据众多中国驻外使领馆发布的这则通知,此举将“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
另据彭博新闻社网站3月14日报道,中国将恢复向包括游客在内的外国人发放签证,这是该国朝着重新对世界开放迈出的重要一步。
报道指出,对各国游客重新开放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迹象,表明中国改变了严格的疫情管控政策。
中国在今年1月8日结束了对入境旅客的隔离要求。自此之后,中国航空公司开始抓紧满足需求,在政府允许恢复海外组团旅行后增加了国际航线。
又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14日报道,外国工商界代表对中国决定恢复(对外国人)发放旅游和其他签证表示欢迎,但也提醒说,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促进民间交流。
参考消息网3月16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5日报道,中国经济继续呈现恢复姿态。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15日发布了1至2月份经济运行情况数据。国家统计局的新闻稿说:“伴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经济循环加快畅通,1至2月份生产需求明显改善,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另据法新社报道,随着中国调整新冠防疫政策、重新开放边境和全国欢度春节等,中国1月和2月零售总额出现反弹。
报道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符合预期,也大大好于2022年12月遭遇的1.8%的降幅,表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历多年疫情困扰之后经济正在回升。
中国通常会将1月和2月的经济数据一并公布,以确保数据不会因为春节长假而出现偏差。
报道还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政府投入巨资建设新的铁路和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也出现改善,1月和2月增长5.5%。此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2.4%。
国家统计局表示,生产需求明显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报道指出,中国为2023年设定了“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由于全球需求放缓和房地产行业的疲软,中国领导人告诫说,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并不轻松,需要加倍努力。
网友评论